楚莊王謀劃政事得當,大臣們沒有誰及得上他,退朝后非常的憂慮。申公巫臣上前詢問:“大王為什么看起來不高興???”莊王說:“我在朝上把事情布置完后大臣們竟然沒能提出不同意見,我因此憂慮啊。仲虺不是說過么‘諸侯中誰能獲得老師就可以稱王天下,誰能夠獲得朋友就可以稱霸諸侯,誰能夠獲得解答疑問的就可以保存國家,自己安排事情而沒有人比得上自己的就會滅亡?!F(xiàn)在憑借我這樣的才能,大臣們卻沒人比得上我,看來我的國家要滅亡啦。”
以上出自《荀子?堯問》,由此可見,楚莊王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絕非僥幸。楚國地方千里、民眾百萬,幅員遼闊。內(nèi)政外交、軍事農(nóng)工,事務繁多。想要憑借一人的力量擺平所有的事情,無疑癡人說夢。即便鞠躬盡瘁也只能死而后已,唯有驅(qū)群策群力才能夠垂拱而治。況且,以楚莊王之雄才大略仍然要擺脫“一言堂”,倘若謀劃決斷皆由一人而出,所謂招賢納士也就成了擺擺樣子而已。堂上絞盡腦汁、出謀劃策,堂下唯唯諾諾、萬馬齊喑,領導成了冤大頭而且事倍功半,諸葛亮差不多就犯了這樣的毛病。孟子說過:如果有一塊玉石在這里,我們還得讓工匠來雕琢成型,沒有聽說誰指揮工匠雕刻的,現(xiàn)在有人學了本領來服務你,你卻說把你學的那一套都扔掉,聽我的,這樣不是很矛盾么?
一個人的思想是極容易走極端的,可以說只要按照一個不變的想法走下去,最后一定會偏頗。這樣就需要一個平衡,一個不斷的調(diào)整,才能保證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。齊桓公有管仲,唐太宗有魏征,苻堅有王猛。所以凡成大事的人都會容納各種不同的意見,尋找可以成為自己導師的人。
(新啟元:劉震原)